咨询研究

上术设计深圳市龙岗区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2024-07-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上术设计上术设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事关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时期身体急遽增长知识积累、智力迅猛开发,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树立健康心理特质的重要阶段。

  龙岗区关工委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2015年着力打造龙岗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年”,促进龙岗区青少年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有效落实此项工作,龙岗区关工委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全区77所公办与民办中学开展此次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此次调查以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6358份,回收有效问卷14396份,其中学生有效问卷6954份,教师有效问卷1583份,家长有效问卷5859份。此次深入调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同时结合教育专家的意见与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和建议报告于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是龙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来深建设者参与到龙岗城市的建设中,为龙岗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逐渐在龙岗安居乐业,他们的子女们也在龙岗接受教育。据数据统计,目前龙岗区在校中学生共有8万人,其中大约有过半数是来深建设者子女。随着建设工作步伐的加快,父母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处于“疾风暴雨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

  本次调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下文简称“调查量表”或“MHT”)进行测量,调查对象共有6954名中学生,其中3326名学生来自于公办学校,3628名学生来自于民办学校,深圳市户籍学生共1672名,非深圳市户籍学生5282名。根据调查量表结果及表1的数据显示,有2646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需要及时疏导,有161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急需专业人员的介入与协助,这分别是调查总人数的38.05%和2.31%,而按照2.31%的调查比例来计算,龙岗区大约有1848名中学生急需介入帮助。

  调查量表各个维度的评分标准是测量分数达到8分及以上的分数为高分,呈现高分的学生需要接受针对性的辅导服务,测量分数在3分或以下为低分,低分表示此项水平处于健康状态。表2的数据显示了八个维度的平均值,其中“学习焦虑”、“过敏特质”和“自责倾向”三大问题凸显,亟待改善。

  龙岗作为深圳发展时间较长的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快,想要跟上发展的步伐,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这让深圳在校学生在学业上更为努力与进取,但同时也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的压力及焦虑。

  根据表2数据显示,龙岗区中学生的学业焦虑水平显著,平均分高达7.44,接近于高分8分,有2775名中学生有高度的学习焦虑,深圳户籍的中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高于非深圳户籍的中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公办学校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高于私办学校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这显然成为了中学生面临的首要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调查量表使用说明所述,学习焦虑的表现有:学生每天把学习挂在心上,在学校中担心被老师提问,上课时一直不放心,十分关心考试分数,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害怕考到较低的分数,无法安心学习或考试,怕学习成绩不佳而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等。学习焦虑容易导致其他方面的问题出现,如学习焦虑的学生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而当成绩不理想,在极度紧张焦虑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如会出现呕吐、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情商即对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与协调能力,与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有密切关联。青少年期是性格、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情商培养的重要阶段。根据表2数据显示,中学生的过敏倾向平均分为5.68,处于高分8分和低分3分的中间值,分数较高,深圳户籍学生的过敏倾向显著高于非深圳户籍的学生。高度的过敏倾向意味着他们的感受性过强,容易在乎周边微小的人与事,从而导致情绪容易起伏变化,在各种社会场合下都容易感到不安,日常行为受到严重损害。

  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待,这容易造成学生承担起过重的心理负担,而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又让孩子缺少了心理素质的锻炼机会,孩子的接纳和抗压等能力弱。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养成情感脆弱、战战兢兢、畏缩、软弱等性格特质。

  自责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自己不认为这是他人或客观条件所导致,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父母倾向于教育孩子在出现问题或错误时要善于反思、自省,从自身找原因。但如果情况过甚,孩子容易形成一种凡“错”都起因于自身的思维模式,促使孩子养成具有自责倾向的性格特质。

  根据表2数据显示,龙岗区中学生的自责倾向较为严重,总体平均分为5.21,处于高分8分和低分3分的中间值,深圳户籍与非深圳户籍学生的自责倾向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在受到责备、打架之后或成绩不好时,即便是客观原因使然,孩子依然认为是自己不好,“犯错”多了,孩子便无法建立起正常的自信心。自信心是青少年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对日后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正确对待此现象。

  近年来,龙岗区积极探索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措施,目前几乎所有中小学都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部分学校还设立专门了心理咨询室等专业设施设备,这些举措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此次共有5859名家长和1583名教师参与调查,结果反映59.34%的家长和70.47%的教师表示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孩子的性格和品格的培养是最为重视的一项。有些家长认为学校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提议把心理健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课余时间多开展发展心理健康的活动。可见,社会大众在意识上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较为认同,这离不开心理健康宣传所带来的作用。

  亲职行为是指父母教养子女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正确且密切的亲职行为能够有效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提高教养水平,达到家庭幸福和谐的目标。

  尽管上述提到家长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高,但家长的亲职行为却与思维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反差。调查结果显示58.52%的家长很少、偶尔或从不与中学生沟通交流,只有7.48%的家长会每天与孩子谈心。谈心是心灵沟通的最基本形式,但在家长与孩子之间还是相对缺乏的,而相当部分的家长还不懂得如何正确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扰,这可能导致孩子的困扰压抑于心中,得不到及时和应有的宣泄,甚至最后发展至严重的心理障碍。

  在当前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学历文凭是人才的显著象征之一,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剧增,“读好书,找好工作”的观念普遍存在。因此,学校与家庭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倾向于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整体表现。

  根据表3和表4数据显示,38.85%的家长跟孩子的沟通主题以学业的为主,22.32%的教师经常面对的学生问题是学业压力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事情的看法主要受影响于家庭或学校。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对学业过度关注的舆论倾向容易造成他们较高的学业焦虑,甚至让学生产生错觉,以为成绩的高低主宰着人生,继而盲目或错误地追求高分人生,忽略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各级学校应该合理进行配置与安排。

  根据表5和表6的数据显示,59.34%的家长和70.47%的教师表示自身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只有20.9%的教师和22.71%的家长认为学校也是同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由此反映,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实施情况,与家长、教师的期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另外,有3%的教师主动提出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虽然学校已经设立心理教师岗位,但由于政策措施落实的不平衡,导致部分学校出现挪用心理教师资源、心理健教资源供不应求等情况持续出现,无法按照需求开展相应的辅导工作或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响应,心理健康水平难以得到保障。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父母、教师在意识上非常重视性格品质的培养,但在社会环境与政策的影响下,始终以学业成绩为主,除了日常的学校教育,学生的课余时间也被安排了许多的增值课程,忽略了责任教育、情感教育和挫折教育等素质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中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心理的不成熟容易使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根据表7和表8的数据显示,调查中有32.21%的家长和36.07%的教师“清楚”或“非常清楚”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表现,其余的家长和教师处于不认识、不了解的水平状态。

  家长和教师是青少年成长中重要的陪伴者与引导者,只有切实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特质,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发展方面的学习提升迫在眉睫。

  在《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教【2006】75号)文件中,明确要求深圳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或配置心理咨询室。但部分学校在配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后,出现了将心理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的情况,工作开展方法简单,内容单调,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而学校心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机会缺乏,使家长难以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心理状况。

  学校心理教师人数少,年纪轻,不少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来到学校任教,经验与资历都显得不足。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以孤身一人之力难以提供全面、有效、持续的咨询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面对心理状况特殊的学生时,心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等条件制约,难以保证具有全面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的能力。

  而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或求助途径认识少,主动咨询或求助的意识薄弱,这造成了部分的心理教育资源空置浪费,让原来紧缺的心理教育资源不能有效运用起来。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与传播尚显不足。目前社会上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主要依赖于宣传栏或某些心理刊物,这些信息集中于出现在学校或部分医院中,难以全面普及到广大的社会群众视野中。而宣传内容空洞无物、质量参差不齐等现状,促使群众容易受到误导,无法真正学习和了解到心理健康知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认识,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对心理健康广泛而正向的宣传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离不开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正向、积极的社会风气对中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特质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此次调查中上术设计,接近80%的家长认为社会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较低,而目前真正承担心理健教工作的部门仅集中于学校等教育部门,公益机构、爱心企业等丰富的社会潜在资源暂未有效调动起来,社会参与的力度与范围不足。推动全民参与、全民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全面、有效地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从学校、社区、社会层面抓手,动员学校教师及专业社工、“五老”资源、社区志愿者、企业职工等人员,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队伍,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营造社会的良好风气,全面地提升龙岗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学校师资主导,学校教师是最直接的资源,动员学校社工、专职的心理教师作为牵头人,积极参与到队伍组建及发展工作中来,组织队伍中具有不同优势的成员制定服务目标与计划大纲,扎实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工作提供具备引领性、指导性和专业性的服务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2.发挥“五老”优势,整合“五老”队伍中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经验的老教师、老专家等资源,组织他们投入到教学实践、学生辅导、健教讲座等活动中,让学生从老一辈的思想与行为中受到鼓舞与感染,逐步发展积极、正向的心理特质。

  3.动员社区志愿者,包括社区内党员志愿者、有丰富育儿经验的家长、榜样青年等,参与到队伍建设和服务当中,组织社区中学生开展各种关爱公益活动、演讲或摄影等艺术展览或比赛等,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发挥正向、积极的心理熏陶作用。

  “五老”、学校、团委等经验是龙岗区关心下一代的宝贵资源,通过全区建设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对宝贵的教学经验、辅导经验、活动经验等资源信息进行广泛的共享,促进信息广泛传播,把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传播更远。

  1.搭建实践交流平台,制定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专访、论坛、座谈等平台,共同探讨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实行面对面信息交流共享,展现优秀的实践经验和风采,推动全区关工系统经验的有效共享。

  2.搭建网络健教平台,研发心理健教APP、开通微信和微博,整理、上传各地心理健康资讯和教育实践经验,多角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网络实时共享,促进学生、家庭、学校等便利、快速地了解到先进的心理健康及健教方法。

  3.搭建社会支持平台,整合和链接社会资源,组织多方参与,构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网络,统筹、组织、建设,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思路、资金、场地、设备等支持,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与社会联动,设立与提供24小时公益“学生心理咨询热线”服务,持续、长期地为有需要的学生、家长提供热线问题咨询,抓住每个心理干预的机会,为学生及时排忧解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周”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健康特征的了解,以各类心理健康宣传、讲座、公益活动等形式,让群众更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的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一是通过全区开展“社区亲子活动日”,有的放矢地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倡导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二是开设公益亲职教育课堂,传授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知识、方法;三是依托学校、社区家庭教育阵地,以“关工-社工-义工”模式组织开展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提供家庭教育援助,针对性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为了优化全区学生的心理素质,全区遴选优秀的讲师与心理教育课程,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结合学生需求制定及形成详细的课程内容,在各学校、社区组织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亲职教育课程,并逐步推广至其他区域。

  1.遴选优秀讲师与课程,从学校、社会层面着手,宣传招募“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让群众在意识上重视心理健康,在行动上实施健教措施。

  2.打磨、优化专题讲座,通过巡回讲授,让讲师团的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化课程内容,最终形成二十节精品心理健康讲座和亲职教育讲座。

  3.汇聚精品课程,讲师团教师通过现场讲授、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与健教方法,或通过撰写成册,录制课程视频,放在各大心理健教平台,发送到各大学校、社区进行观看、学习。

  提高全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与重视上术设计。全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宣传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普及性的常识学习仍显缺乏,需不断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抓好落实工作。

  1.亲职教育进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长的教育分不开,联合各街道、社区,通过微信、微博及社区宣传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与推广亲职教育精品课程计划,定期组织优秀讲师到社区面向家长传授、分享亲职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2.推动品牌项目发展,整合丰富的社会资源,借力于公益机构,开发家校共融、亲职教育、心理健教等品牌项目,推广到各学校和社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

  3.制作与传播公益短片,在全区发起学生心理健康公益短片的征集,并通过初赛、复赛选出优秀作品,放在电视频道、公交视频上播放,大范围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及其重要性。

  4.设立心理健康宣传栏,在社区、学校等地方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不同类型的心理知识,让心理知识深入群众日常生活。

  在此次调查中,有2.31%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全区共有8万名中学生,按比例估算,约有1848名中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严重困扰,急需专业服务,获得重点帮扶,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社会共同合作推动,与社工机构合作,在严格的保密原则下,为全区学生建立长期心理档案,推动“一校一社工”制度发展,在新生入学、升学、就业等关键时期,跟进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持续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抓住学生的成长阶段特点,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面宣传有效帮助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渠道、平台资讯,引进心理健教精品课程,帮助减轻学业压力、适应环境、青春期发育等方面带来的心理困扰,让心理健康知识得到广泛且深入的传播。

  重点帮扶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学生,驻校社工通过心理评估了解学生问题根源,与心理咨询师形成专业转介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案、小组或社区形式的帮扶工作,联动社会资源为学生缓解问题和困难,定期跟踪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此次调查深入了解了全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这是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步。

  积极、健康、和谐的学校、家庭、社会文化氛围,是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必备要素,龙岗区关工委立足于教育和发展,发挥“五老”优势,不断推动全区关心与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踏实、真诚、创新地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