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按下上术设计“快进键”

 

  开云上术设计开云上术设计开云上术设计9月5日,2023重庆市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圆桌会举行。会议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和治理、基层智治等领域,邀请了北京、上海、山东和成都等省市大数据发展、政务服务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重点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理念及路径。

  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廉凯介绍,山东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包括市级、县级、社区3套建设指标,成为全国首套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省级地方标准。

  目前,山东智慧城市建设覆盖了100%的市、70%以上的县(市、区),16个市建设了“城市大脑”,实现“城市大脑”与省“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的纵向联通、整体协同。同时,开展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构建“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700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10家新型智慧城市科普展示和交流平台。

  廉凯称,山东在群众关注的领域重点开展工作,比如教育服务方面,实现16个市、117个区县义务教育招生报名服务聚合。在医疗服务方面,上线家互联网医院,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95.59%。在社保服务方面,全省通查和跨市通办线上服务“社银直联”全覆盖,旅游方面则是59家重点景区门票统一预订和验证。

  山东已初步形成了“1+3+N”的山东半岛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我们也在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同步发力。”廉凯说,山东协同启动智慧社区工作行动,支持建设1500余个各具特色的智慧社区,推出了一批标杆性的智慧社区,常态化开展智慧社区活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宋凯捷围绕如何发挥独特优势,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重庆方案”分享了看法。

  “2022年重庆的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已经迈入了全国发展的第一梯队。”宋凯捷说,在“1361”架构指导下,数字重庆建设有能力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体化推进。

  另一方面,宋凯捷认为重庆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等数字技术与重庆各领域全方位充分结合,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深化无线技术、千兆网络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比如重庆作为山城,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在山地环境保护方面释放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宋凯捷提到,重庆可以对接数字丝绸之路打造高能级数据港,建设数字化国际合作高地;构建数字孪生通道,强化产业、贸易、海关等数据互联互通;以数字重庆统领口岸、通关资源,打造高能级合作窗口和平台。

  一座城市如何做到高效运行和治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介绍,上海已初步建成一体化大数据资源平台,依托这个平台构建了全市数据共享交换、数据要素流通的核心枢纽,实现了国家、市和区三级互联互通。

  刘迎风谈到,数据治理最终是为了支撑应用,因此上海重点围绕政务服务打造了“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

  “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超3600项,累计办件量超3亿件,实名用户近8000万人。“一网统管”聚焦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划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交通管理等重点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上术设计、风险监测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支撑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能力。

  围绕数字重庆建设,重庆将加快建设“1361”整体架构,今年底重庆将初步建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斌介绍,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是数字重庆建设的核心要件。

  目前,“渝快办”正在进行重大升级,“渝快政”目前已有55万名公务员登记注册,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一套用户体系、数据标准和安全体系,做到最小投入,最大共享,最有效率。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完善数字资源统筹管理机制,实现全市数字资源‘车同轨、书同文、文同义’,全面推进‘市—区县’两级应用、数据、云网、组件、感知等数字资源的清理排查,摸清全市数字资源家底。”李斌说道。

  “超大城市中,各类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各类问题叠加出现,既有老毛病,也有新问题。”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刘强提出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刘强认为,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要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治理场景建设“双轮驱动”,全面拓展接、派、办、评、报、宣全流程智慧化应用,并且要完善市民诉求驱动下的数字治理场景,提升城市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具体来讲,北京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建设了接诉即办“智慧大脑”,搭建起智能受理、派单、办理、回访、分析平台,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实时数据对接“京智”,丰富接诉即办在“一网慧治”中的场景应用。

  同时,深挖民生数据富矿,全渠道汇集1亿余件群众诉求记录、300余万条企业法人数据,7000多个社区(村)点位信息,建立“日报告、周分析、月通报、年体检”机制,“算”出民生痛点、治理堵点,辅助科学决策。

  “北京、上海、重庆、成都都属于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市网络理政办党组书记、主任冯秀富认为,在数字时代,超大城市治理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冯秀富介绍,成都把12345热线作为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的总客服,全力推动诉求响应的高效化。

  冯秀富说,通过这种“以智促治”的方式,已提速、提级、提质处理诉求2.5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7%以上。(杨铌紫 黄乔)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质量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作用,不同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

  如今,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高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发挥创新的源动力作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了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树”,迫切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发展“从0到1”的根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记者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乘高质量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上术设计,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张来勇扎根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工程建设一线,为我国乙烯等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关键成套技术的研发、应用、设计和项目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意大利天文学家在一颗年轻恒星周围的圆盘中发现了水蒸气,恒星盘是行星正在形成的地方。研究人员表示,构成圆盘的尘埃颗粒是行星形成的“种子”,碰撞并聚集成围绕恒星运行的越来越大的天体。

  美国天文学家利用北双子座望远镜的档案数据,发现了迄今已知最重的超大质量黑洞对,两者的“体重”为280亿倍太阳质量。如果它们并合,所产生引力波的强度将是恒星质量黑洞并合的1亿倍。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需要疏肝、理气、排毒,疏通已经造成的阻塞,让肝气得以升发,并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

搜索